火车网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

气象灾害 更新时间:2024-03-29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1

所谓“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是指在现有的国际气候观测和研究计划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气候预测和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和机遇管理联系起来,为各国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当手中的气候预测资料足够完善,决策者就能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如热浪、沙暴、飓风、干旱和洪水等的时候,变得更从容,作出的决策更具针对性。2012年10月3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特别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实施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加强全球气候信息合作、增强气候脆弱国家建设能力。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简介

简介1世界气象组织

2009年8月31日,以“气候预测和信息为决策服务”为主题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WCC-3)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次大会期间,来自各国的气象专家将推动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旨在于确保决策者获得从季节乃至几十年时间尺度的气候信息,以适应气候变率和变化的风险,促进气候灾害风险管理,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损失。 2012年10月3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特别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实施计划,以加强全球气候信息合作、增强气候脆弱国家建设能力。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主要内容

一、改进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促进数据交换和开放;

二、加强现有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保证充足的计算资源,并增加与其他全球性气候研究倡议的合作;

三、利用国家和国际层面各种已有的安排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信息体系;

四、发起气候使用者衔接计划,以便在各级气候服务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联系;

五、通过教育、培训、外联和交流等方式来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中国政府态度

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全面推进气候服务的发展,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开发利用好气候资源,努力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

中国将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推动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政府将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推进多方面的气候服务,使其更好地造福全人类,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4 huoche4.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