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

上海古猗园

更新时间:2024-04-28

上海古猗园
别名
古猗园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12元
开放时间
5:30~19:3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06年(4A)
所在地/隶属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沪宜公路218号

基本介绍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东,离市中心21公里,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园林正门向南朝向沪宜公路,西近南翔老街、云翔寺,北联沪嘉公路,占地面积130余亩。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园内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小瓦覆顶,屋脊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除突出竹以外,还以传统的园林植物相配,环湖植柳,大草坪周围苍松翠柏,主建筑前种槐,梅花厅四周遍植梅花,厅堂院落内配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全园种植乔灌木133种1.22万株,乔木与灌木之比1∶4.93,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1∶0.29。

公园北部建有温室,铝合金结构,面积200平方米,年生产各类花卉10多个品种3000余株,盆花40余个品种4000多盆,供公园的四季用花。

景点景观

逸野堂景区

此处为古猗园的老区,处于园林的西北角。逸野堂面阔五问,进深三间,本是园中主厅,是园主招待宾客和休息之处。原来的柱梁均用楠木构筑,又称之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也称"四面厅"。“文革”时被破坏,20世纪80年代重建,以钢筋水泥取代楠木。堂外“逸野堂”三字匾额由书法家唐云所书,拾阶走入堂内,抬头可见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额“华岩墨海”,反映了当时文人相聚的盛况。

以逸野堂为中心,北有曲廊、幽赏亭,南有鸢飞鱼跃轩、小松冈和南厅。集厅、堂、廊、亭、山、水于一体。四周分别有五老峰、古盘槐、小云兜和桂花林。堂的西北面有一棵与古猗园同龄、高寿达四百七十多岁的明末古盘槐,系上海市一级保护树木。

戏鹅池景区

戏鹅池景区位于古猗园的中心地带,戏鹅池因池内有白鹅成群而得名。西边建有明代为纪念"白鹤南翔"而建的“白鹤亭”。

沿戏鹅池往东走,戏鹅池的北面是一三面临水船型建筑,为石舫,又名不系舟,建于明代。原为园主的书画舫,前舱后楼,花窗曲槛,艄楼高耸,有祝允明题额"不系舟"三字。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

池东面的梅花厅为全木结构,墨柱紫窗,窗格精巧,均由梅花图案精雕嵌镶,飞檐古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四周遍植梅花。

戏鹅池东南岸与石舫相望的是浮筠阁,原是竹榭,俗称“竹节亭”,半浮于水,小巧玲珑。浮筠阁后有一土山,称“竹枝山”,山顶上有一方亭。它不同于一般亭阁飞檐高翘,而是在三只角上伸出拳头,东北则缺一角。这是“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南翔人民造了这座缺东北角的“缺角亭”,并取名“补阙亭”。

松鹤园景区

松鹤园景区位于园区北面,区内轩、塔、厅、阁,配以松、荷、竹、梅,鹤寿松龄。景区内的“微音阁”高10米,廊门三开,三向仰视,可观赏月圆月缺奇景。建筑师们按月球四季运动轨迹,根据此地形特征,精心运算观月最佳点,设计了绘月廊。

阁前庭园中有一座10米高的唐经幢,仰莲基座,四大天王坐立其顶,典型唐代雕饰风格。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建成,1959年移入古猗园内。

荷花池中建有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的六面七级石塔一普同塔,是古猗园古老珍遗文物之一,高约一丈,六面七级,腰束莲花瓣,塔柱镌如来佛像,雕刻精美。

青清园景区

青清园景区建于1985年,位于古猗园东面,面积30余亩。景区以猗猗青竹为主,体现了古代猗园"绿竹猗猗"的特色。青清园内植竹30多种,有龟山、龟山湖、君子堂、艺苑、观月台和翠霭楼,与竹园相配,景色清秀。

龟山位于青清园与鸳鸯湖之间,高7米,面积5亩,四面环水,四周有小桥相通,如巨龟四爪。龟山之东有圆形小岛,是巨龟之首,名"龟头岛"。

河边的荷风竹露亭旁怪石乱卧,亭前接水,如逢六月出水芙蓉,袅娜清风指竹,意境深邃。

翠霭楼高13米,分上下两层,全木结构,二楼中央飞出一阁。楼檐两边飞檐斗拱,雕二龙戏珠。整个窗面开阔,细格斑鳞,鬼斧神工。楼内展出百余件奇石,盆景。

君子堂则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取名,堂内悬挂四君子书画,堂前植四君子代表植物。

鸳鸯湖景区

鸳鸯湖景区水面约15亩,以长18米,宽4米的九曲桥分隔东西两湖。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廊底有亭,曲径通幽。穷五曲香廊,沿左岸尽头,便是楼高厅阁的茗轩。

南翔壁景区

南翔壁景区位于原南大门口。包括大草坪、紫藤架、南亭樟树林、大假山,其中以南翔壁为主要景点。“南翔壁”壁宽十米、高五米,雕有“白鹤南翔”的图案,形象地向游人介绍着南翔镇得名的美妙历史传说。

白鹤亭

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亭旁碧池中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刻诗一首:白鹤南翔去不归,唯有真迹在名基;可怜后代空王子,不绝薰修享二时。此亭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相传梁天监年间,当地人挖到一块一丈长的石头,常吸引一对白鹤栖息于此。一位德齐和尚路过此地,认为白鹤祥舞乃佛地之兆,因此于天监四年(即公元505年)建成一座佛寺,落成当天白鹤便向南飞去,故题寺名为“白鹤南翔寺”,此地也因寺成镇,取名为“南翔镇”。唐开成年间(公元806-840年),一位行齐和尚又看到白鹤飞来,而此时也得到当地人士莫少卿的善款,便再次修复白鹤南翔寺。竣工当日,白鹤向南飞去再也没有回来,石头上留下了如上诗句,耐人寻味。游览白鹤亭,可了解云翔寺的变迁和古镇南翔的由来,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

春藻堂

古猗园改建区,根据童隽的《江南园林志》中有关图样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修复,恢复了古丰、水木明瑟、藕香榭、春藻堂、清馨山房等建筑的原有面貌,于2009年正式完工。春藻堂中陈设的黄杨木九龙屏组件约制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套组件由屏、椅、几三部分构成,共二十五件。此套陈设选料讲究,运用了“拼雕、群雕、镶嵌雕”等多种黄杨木圆雕手法,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黄杨木雕的工艺发展,为近代大型黄杨木雕的精品。

不系舟、浮筠阁

不系舟,始建于明代,原为园主的书画舫,吴中书法家祝枝山特为之手书“不系舟”三字。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这一船型建筑三面临水,犹如一艘船儿静静地停泊在岸,给人明快亲切之感。游人凭栏可赏戏鹅池全景,低头可观水中游鱼,悠然惬意。清同治年间,南翔小笼馒头创始人黄明贤因在古猗园不系舟叫卖,从此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的南翔小笼名声大振,成为如今沪上驰名中外的名点小吃。

自不系舟隔戏鹅池南眺,可见到一座半浮于水面的水榭“浮筠阁”亭亭孤立。明代建园时此阁与众不同,全部以竹为材建成,竹顶竹柱竹廊,竹椅竹栏竹窗,依山浮水,与对面的不系舟遥遥相对。阁后竹枝山临水而立,周旋环水,水随山转,动静结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

不可无竹居

不可无竹居,坐北朝南、临水筑台,北揽怡翠亭、南拥隐香亭,并有东西廊道相接,为古猗园扩建区之核心。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改扩建工程,占地23亩的扩建区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幽篁烟月景区的一部分,新园区以竹为主题,构成了南北假山叠嶂、竹石相映成趣,中间居室开阔、四面临水成景的园林空间。此厅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红柱黑瓦、四周开窗,其名取意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中“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境,既点出了以竹为主题的清雅意趣,又纪念了这位大文豪。厅内陈设仿古竹家具,供游客赏玩、休息,是赏竹观景的理想场所。

古猗特色

明代建筑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园内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小瓦覆顶,屋脊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猗猗绿竹

《猗园》记,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阁”,竹园中有“翠霭楼”,小溪水边有“荷风竹露亭”,曲廊两侧修竹茂盛。除老园区的部分空闲处,或石旁路边,屋前宅后,粉墙边角零星点缀丛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还向东另辟数十亩竹园,名为“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园内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使古猗园成为了上海市观赏竹品种较为丰富之地。

幽静曲水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自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清代至建国后的历次修复和拓扩均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在百亩之园中,有千米距长的溪流。以方池和狭长形的水面形态,贯通全园。

猗园向东扩建的三十余亩风景区,亦凿池引水,建亭架桥,池中设岛,曲径通幽,使新老景区之间水体布局,纳入明代江宏《游猗园》诗:“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的意境。

花石小路

园林道路随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的布局曲折绕行,依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路面花纹的安排和材料的选择,因地段而异。在厅堂门前、亭廊建筑周围、多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青砖、青瓦、缸片、碗片等多种材料铺成植物、动物等花纹图案;一般道路则用黄石、青石、缸片,铺设花纹线条简单明快。在建筑周围长方规则形地处,选择方形或六角形几何图案;在道路弯曲宽狭不一以及多边自然形地处,选用冰裂纹直线条图案,以适应路面曲折变化。花纹图案内容,与周围景观相配合,如梅花厅前后地坪,铺设了梅花形状的图案;在小云兜假山地坪处,铺设“龙”的图案,有龙云相配意境;在逸野堂四周地坪上铺设冰裂纹,中间嵌以“暗八仙”图案。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3月--11月

南门开放时间 7:00~18:30(售票时间:7:00—18:00)

北门开放时间 5:30~19:30(售票时间:5:30—19:00)

12月--2月

南门开放时间 7:00~19:00(售票时间:7:00—18:30)

北门开放时间 6:00~17:00(售票时间:6:00—16:30)

交通指南

1、自驾车

线路一:中环线-S5沪嘉高速公路(南翔出口下)—沪宜公路—古猗园(近古猗园路)

线路二:外环线—真南路(或丰翔路)—沪宜公路—古猗园(近古猗园路)

2、轻轨11号线至南翔站,下车后向西步行15分钟可达,或自2号口出站后乘坐嘉定110路(原南翔1路)、嘉定111路(原南翔2路)可达

3、公交:562路、822路

停车信息

古猗园餐厅停车场、嘉天下停车场、世盟壹天地停车场、同盛公寓南门、古猗园路西侧(沪宜公路-民主街),收费信息请参照各停车场收费标准

景区导览图

历史沿革

古猗园初名猗园,为明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布置,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内筑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

闵士籍去世后,猗园约在万历末转让给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明末清初,猗园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洞庭山人叶锦购得猗园。次年春大兴土木重修和改建,乾隆十三年秋落成,因隔了一个朝代,改名古猗园。据清代沈元禄《古猗园记》记载,园坐广福禅院西,门对曹家浜,南临良田万顷。园中有孤山曲廊,香阁翠楼,石舫水榭,怪石假山,全是明代建筑风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定地方人士捐款购买了古猗园作为城隍庙的庙园,香客均可入园游览。嘉庆十一年(1806年)又再次募捐整修。

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年)间,太平军同清军及“洋枪队”多次在南翔激战,园内部分建筑被毁。同治至光绪年间,南翔各行业公所陆续修复一些可用的建筑,并增建了一些作为行业集议的场所,后来还在园内开设酒楼、茶肆、点心店、照相馆,此时的庙园已名存实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于3月3日占领南翔,古猗园被侵略军占用两个多月。日军撤退后,园内房屋倒塌,假山崩颓,树木被砍,花草枯败。

1933年5月当地爱国人士朱寿朋、陈少芸等60人署名成立古猗园整修委员会,募集银元6000元进行局部修复,并新建补阙亭,独缺东北一角,以志国耻,取名“缺角亭”。此时全园的面积为1.8万平方米。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南翔再遭战火,园内除缺角亭、小云兜及五老峰等假山怪石外,大部分建筑被毁,逸野堂成了日军的马厩,花木古物荡然无存。

抗日战争胜利后,镇政府将其作为公园开放。当地人士又集议修复古猗园,先后筹款重修了缺角亭、不系舟(书画舫),新建了微音阁、南厅、白鹤亭,并种植了一批树木花草。

1957年,南翔镇集资5807元修缮古猗园,3月开工,当年10月1日竣工开放。

1958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拨款13万元,对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园界向西、南两面扩展,全园面积增至5.84万平方米。

公园于1959年10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同年,南翔镇政府将当地原云翔寺的一对唐代石经幢和一座宋代石塔迁入园中。此后,又将陈少芸捐赠的战国剑、诸葛鼓等一批文物交给古猗园长期在南厅展览。王鸣一捐赠了一株已逾百年的重瓣大红牡丹给公园,移植于五曲长廊北边。

1962年重建梅花厅。到1963年,公园面积为7.8万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中,石经幢和石塔上的佛像被破坏,古建筑的翘角被砸,明万历年间“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李宜之的叔父)手迹的石碑被毁,丰子恺等名家书画和其他文物被毁或被没收,并从1967年1月起将园名改为南翔公园。

1973年以后,陆续进行修复,并重建了鸢飞鱼跃轩、小松岗假山、白鹤亭、南亭、缺角亭和浮筠阁。

1977年恢复古猗园的园名,投资28万元整修。主要是改建公园围墙,重建绘月廊、柳带轩和配置花卉。

1979年又投资78万元进行修建和扩建,公园面积为92亩(6.13万平方米)。重点是在松鹤园内叠假山,造瀑布,挖河池,种松竹,将石塔移入荷花池中,新建鹤寿轩和改建柳荫桥。

1981年整修南大门,并把北大门的一对石狮移置于此,在门内新建仿砖雕照壁一座。同年向东征用土地33亩(2.2万平方米)。

1982年重建逸野堂。1983年,根据清沈元禄在乾隆十一年所作的《古猗园记》,重新改建北大门,筑幽赏亭,种植桂花、丛竹。

1985~1987年,市政府拨款60万元,在园东部扩建2.2万平方米的青清园,使全园面积增至9.19万平方米。扩建工程由市园林设计院谢家芬负责规划及绿化设计,张永来负责建筑设计。青清园以竹造景,并在园中建造了荷风竹露亭、君子堂、翠霭楼、青清园等景点。

1985年熊山改建为龟山。

2006年,古猗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荣誉及其他

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风景名胜区行业工作先进单位;1985年起连续十九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4 huoche4.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