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

洛南县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4-28

中文名
洛南县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7:0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三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甫街37号

馆藏实力

据州志县志所记,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比西安钟楼早建14年,现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是城区保护较完整的纵轴线式古建筑群。198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该县政治、文化、教育、事业、活动的中心。

洛南地处“河洛文化”交叉地带,文化积淀丰厚。“页山古柏”比黄陵一号还粗34cm;玉虚洞内石笋林立,妙象天成,是目前黄河以北较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阳虚鸟迹、书堂雪花、石门烟雾等景观闻名遐迩。“洛南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地点群的发现不但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我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石片工业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境内之扈山相传曾为仓颉造字处,所造28个“兽蹄鸟迹”文字现藏于洛南县博物馆。

据传,仓颉生于陕西白水县,为黄帝的史官,曾随黄帝巡游于洛南,在洛南县保安镇的玄扈山下创造了28个文字。古人曾拓其28字而传,不幸被毁。清朝道光年间,当时的洛南知县王文森从民间征集拓印本,摹其字刻于石碑、竖于山下。这块石碑现在就存于洛南县博物馆。

建于明洪武三年的文庙古建筑群比西安钟楼早18年,是陕南地区较完整壮观的纵轴式古建筑群;”洛南猿人洞址”距今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河口 址距今有1万年历史;境内出土的原始社会陶俑和珍藏的汉瓦砚、岳飞墨宝、西周青铜宝壶等文物,是河洛文化历史的又一印证。

建筑布局

文庙整个建筑浑然一起,宫墙之内包括后、中、前三院,后院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两旁东厢、西厢各7间;中院内正中有朝门3间,两边名为月亮门,院中为泮池,架两孔石桥于其上,两旁竖有栏杆。东有名宦祠、尊经阁;西有乡贤祠、忠义祠。前院中为木牌楼,名曰“欞星门”;东开“启风门”,亦名“东礼门”;西开“腾蚊门”,亦名“西礼门”。较外沿街道为照壁,长9.2米,厚0.82米,高7.3米。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二龙戏珠。”

文庙建筑气势恢宏,上有花脊飞檐,龙飞凤舞。内有金碧辉煌,画栋雕梁。轮廓清秀,气象雄浑,它的雄伟建筑主要为大成殿和欞星门。

大成殿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通长14.85米,进深11米,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五开间大小不等,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桔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四角角柱稍高,层层造架,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凌空若飞,形体圆实,不仅使梁、柱、枋结构紧凑,而且更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使整个大成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气势雄伟。殿前月台长15.2米,宽8.1米,面积113.1平方米。

洛南县博物馆

中间斜面台阶内雕刻着蟠螭翔凤,华丽异常。牌楼(欞星门)耸立在前院中间,为陕南地区独树一格的古建筑精华。门高约25.2米,进深4.95米,面阔17.6米,占地89平方米。四柱三楼,柱高8.4米,柱顶52公分,上下三层(三个楼头),以正楼较为突出;脊首复有云罐,造型浑厚大方。左右二楼次于正楼,呈品字形,两旁尚有砖墙。整个脾楼,上搪花脊六兽,奇彩异辉,华丽堂皇,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交辉相映,檐下层层斗拱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相映成趣,精刻细绘的花鸟栩栩如生,耀眼迷人。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仅靠柱根。8个扶柱根部有石狮4对,中间两对大面圆实,分踞内外,威风凛凛,旁有两对,小巧玲戏,活灵活现,大匾上馏金大书“欞星门”3个大字,闪闪发光,形成庄严肃穆而又华丽的古朴风光。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4 huoche4.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