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

会宁县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4-27

别名
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8:30~18:00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三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会师北路7号

发展历史

1952年成立会宁县文化馆后,全县境内的文物由文化馆代管。

1973年,县文化馆设出土文物库房,负责文物的研究和收藏管护工作。

1990年9月18日,县编委发(1990)32号文件和白银市编委发(1990)年15号文件批准成立“会宁县博物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馆”,为副科级单位。12月26日,两馆正式分设。

1992年6月7日,县博物馆在会师园内西北角开工奠基,建筑面积547.4平方米,建筑造型为仿古建筑,并于当年建成投入使用。

2003年,由于地基下陷,墙体开裂,为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决定拆除。

2006年5月,新博物馆在会师园东北角(原图书馆址)内开建,并于9月10日建成。新馆为框架结构三层楼建筑,其中局部为四层,建筑面积为1306平方米。

建筑布局

会宁县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一、二楼为展厅,面积840平方米,三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现馆藏有等各类文物1093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73件(套),三级文物678件(套)。在众多的馆藏文物中,以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清代宫廷和地方名人书画最具特色。馆藏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距今约300多万年,是国内第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头骨化石,在世界也很罕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特别是为研究猛犸象类群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馆藏文物

馆藏有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瓷器、字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0763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2件,三级文物658件。馆藏文物中以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清代的宫廷字画最具有特色。

如意

清代文物,长45.9厘米,黑色。檀木雕刻,整体呈长形,首部雕刻成如意形,边缘刻卷云纹,上部镶透雕双桃及桃叶的青玉一枚;身呈长条拱形,正中镶透雕长方形佛手花枝纹青玉一枚,尾呈椭圆形,而有玉已失。如意头断裂粘接,放于长条形的束腰四足底座上。

双鱼纹带柄铜镜

金代文物,柄长8.4厘米,镜直径10厘米,厚0.3厘米,黄色。铜质。圆形,圆钮,窄高缘,带长条形柄。饰张鳍摆尾的双鱼在起伏的水中嬉戏。外区素面。

青铜执壶

宋代文物,口径4.2厘米,高22.2厘米,直径14.2厘米,底径8.5厘米,黄色。青铜质。失盖,子母口,细长直颈,圆折肩,直腹近底内收,平底略凹。颈腹部有大单耳,,耳正前的肩部出流,耳、流均高于口沿。器型较大,造型较好。

“长命富贵”牡丹纹青铜镜

明代文物,直径11.6厘米,厚0.7厘米,黄色。铜质。圆形,平顶,圆钮,无钮座,高缘。纽外有竖读楷书四字铭文“长命富贵”,铭文之间名饰花卉纹。

弧线三角网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文物,高23cm,口径7.5cm,腹径24cm,底径13cm。泥质红陶。肩部以上失。溜肩,鼓腹,平底。施黑彩。肩部饰弧线三角勾叶圆点纹,腹饰弧线三角网纹和三圆圈纹。

所获荣誉

2007年,被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县级博物馆展示提升服务项目实施单位。会宁县博物馆遴选馆藏名家书画佳作91幅,史前精品文物80多件,精心策划了《会宁县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会宁史前文物精品展》两个基本展览和一个临时展览——《猛犸象头骨化石展》。制作有博物馆知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和馆藏文物简介等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并茂的流动展板28块。

2008年,会宁县博物馆被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利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4A级旅游景区的有利条件,参观人数持续增长,至2010年参观人数达30万人(次),其中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并多次送展板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文保单位,进行文保文博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1年6月,在省文物局组织的“甘肃省首届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社会效益奖”。12月,会宁县博物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3月,会宁县博物馆被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县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机构设置

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业务部、宣教部、后勤部五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15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6人,其中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30——下午6:00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4 huoche4.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